南昌拖拉機后懸掛力位調節系統的作用:
基本工作原理和好處
拖拉機后懸掛的力調節,是上個世紀40年代拖拉機行業的一項重大發明,使得較輕的輪式拖拉機,也能夠勝任以往只有重型拖拉機或履帶拖拉機才能完成的翻地作業。帶有力調節的拖拉機懸掛系統,已經成為農用拖拉機的標準配置。如果一個拖拉機沒有力調節系統,就加大拖拉機重量,否則拖拉機在配套懸掛犁或深松機作業時,容易出現打滑率高,拖拉機耗油偏高等問題。一個偏重的拖拉機,自身也會增大燃油消耗。
后懸掛力調節的工作原理是,當農具(大犁或深松機)阻力增大時,后懸掛將提升,使得耕深變淺;當農具阻力減小時,后懸掛將下降,使得耕深變深。在后懸掛提升的過程中,拖拉機和農具的部分重量將會轉移到拖拉機的后驅動輪上,后驅動輪重量增加后,可保證后驅動輪的附著力或牽引力增加。這時拖拉機發動機的轉速會下降,以提供驅動輪需要的扭矩,對于帶有自動換檔功能的動力換檔變速箱,還可能會自動降低檔位,進一步增加扭矩。力調節的好處是,可實現拖拉機和農具的部分重量轉移,提高拖拉機牽引力,減少打滑,降低燃油消耗。但如果調整不當,靈敏度過高,則耕深變化幅度過大,影響作業質量。
位調節的工作原理是,控制耕深或后懸掛低高度?,F代拖拉機的后懸掛液壓油缸一般都是單向油缸,后懸掛的向上升起高度不受控制。播種、噴藥和中耕等作業,要使用位調節。
力位混合調節的工作狀態,實際上是采用位調節限制耕深后,力調節發揮作用的狀態。